湿冷胸痛
在许多人的印象中,冬季才是慢阻肺(“慢性阻塞性肺病”的简称)的高发季节,若是在北方这种印象是没错的。但在广东地区,春季气温变化大,气候以湿冷为主,雾霾天、回南天也多,呼吸道疾病高发,慢阻肺患者在这个季节更易复发或急性发作。
广东省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高兴林提醒老年读者注意,这个季节要特别注意保暖,雾霾天减少户外活动,预防感冒,这些都是减少慢阻肺诱发或急性发作的有效办法。
“一天过四季”慢阻肺患者易中招
为何广东慢阻肺的高发季节与北方不同?高兴林主任解释,广东的冬天温度不会很低,慢阻肺病人在冬季反而比较“好过”;相反,到了春季,广东的气候以湿冷为主,气温变化非常大,比如说前段时间,就出现“一天经历四季”的情况,这对于普通人的健康都是不小的考验,更何况本身就有慢阻肺“病根”的中老年人,一旦受凉,感冒后两三天症状不能缓解的话,就可能导致慢阻肺的急性加重,要赶紧去医院治疗。
高兴林提醒老年人(特别是慢阻肺患者),在春季要注意保暖,老话说的“春捂”在广东更加适用。当周边的人发生感冒时,要尽量避开,同时尽量少去人多拥挤的地方。当空气湿度太大时,不妨打开空调、抽湿机,让房间里的湿度没那么大。这些措施都有助降低慢阻肺急性发作的几率。
雾霾也是致病因
近年来“PM2.5”已成为妇孺皆知的热门话题。在广东,由于PM2.5引起的雾霾天在春季也格外多。PM2.5这种小颗粒的污染物,对慢阻肺的发生也有不小的“贡献”。据香港中文大学研究人员发表在英国《胸腔医学期刊》上的研究数据显示,PM2.5每增加10微克每立方米,慢阻肺患者的住院率随之上升3.1%。
高兴林解释,空气中10个微米以上的大颗粒物若被吸入呼吸道,在鼻腔这个环节就可能被“拦截”下来,和鼻涕一起被排出去;如果是10个微米以下的中等大小的颗粒物就容易到达大气道,在大气道中会被呼吸道上的纤毛拦住,并随着纤毛的摆动通过咳嗽的方式排出体外;但如果是2-3个微米或2个微米以下小颗粒(PM2.5的颗粒就在这个范围),则可能直接到达小气道,甚至可能直接进入肺泡中,很难被排出体外。小气道的气体交换功能就会受损,慢阻肺急性发作的风险也增高。
因此,建议慢阻肺患者在雾霾天尽量减少户外活动,有晨练习惯的中老年朋友如果一定要外出,最好在太阳出来后再出门,以降低雾霾对健康的影响。
出现胸痛、呼吸困难及时就医
慢阻肺虽然是慢性病,但它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不容忽视。在我国,以慢阻肺为主的呼吸疾病已位居城市人口所有死亡病因的第四位,每年全国因慢阻肺死亡的人数高达百万以上。
高兴林提醒,慢阻肺患者要特别当心气胸。气胸是慢阻肺常见的并发症,因慢阻肺所致的肺大泡破裂导致,如救治不及时可危及患者生命。发生气胸后,肺部吸入的气体不断通过肺部的破口进入胸腔,令胸腔内的气体不断增多而压力骤增,进而挤压破损的肺部引起肺压缩。肺被压缩后通气功能明显下降,患者随之出现气促、呼吸困难。胸腔内压力过高时,连纵膈也受压摆动,心脏也因此不能正常工作,这些都可能危及生命。
对于慢阻肺患者,如出现胸痛、呼吸困难突然加重,应第一时间就医,请医生排除是否为自发性气胸。
对于大部分气胸患者,通过胸腔穿刺,抽出胸腔内的空气,或通过胸腔闭式引流术,即从胸腔插一根管进去,把漏入胸腔的气体放出来,都能够及时给胸腔减压,让压缩的肺复张,同时令破损的肺自我修复。如果采用这两种方式仍无效的话,以往只能通过开胸手术来修复破损的肺,不过部分慢阻肺患者由于肺功能差、呼吸功能衰竭而无法耐受外科开胸手术。针对这部分难治性气胸患者,广东省人民医院呼吸科已找到新办法,采取接近无创的方法来进行治疗——在呼吸内镜下,先用仪器准确测出哪个肺段出现破损,然后在破损肺段入口处的支气管内放置一单向活瓣,只保留破损肺段呼出气体的功能,终止吸入气体的功能,使气体不能再通过破损肺段进入胸腔,胸腔内的气体便会在胸腔闭式引流的配合治疗下得以逐渐排空。这项新技术大大提高了顽固性气胸的治愈率。